Essence Acupuncture and Herbal Medicine Clinic in Costa Mesa

4.24.2011

手機肘,未必要開刀

作者: Polly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也可以一不小心就帶來不幸


繼網球肘(Tennis Elbow)、高爾夫球肘(Golfers Elbow)、任天堂姆指(Nintendo Thumb) 之後,現代醫學又創造了一個新的症狀名詞,那就是“手機肘”(Cell phone Elbow)

“手機肘(Cell Phone Elbow)“這個名詞尚未被收錄在任何醫學字典或醫學名詞當中,但患者的症狀,主要是感覺到手痛、手麻,特別是無名指與小指,部分患者甚至明確的指出其麻感可以沿者手臂後側,向上至肘或者是肩胛或肩頸等。這樣的症狀,在醫學上的專有名詞稱做”肘隧道綜合症“(Cubital Tunnel Syndrome),是一種尺神經在手肘部受到壓迫或是外傷,而引起的單一神經病變(Mononeuropathy),分別稱為尺神經壓迫症(Ulnar nerve Compression)或是尺神經炎(Ulnar Nerve Neuritis)。此暱稱的出現,頻繁使用手機是最近出現肘隧道綜合症患者主要的原因之一。

真的需要手術治療嗎?


許多的醫學相關評論,不是呼籲患者儘早在手肘上打針,要不然就是開刀。其實不全然如此。當人體被手術刀刃劃破的同時,我們的經絡就被損傷了。中醫有一句至理名言:「痛則不通,通則不痛」。也就是體內的氣血運行,受到其他原因例如疾病、外傷、藥物副作用等等的中斷或阻滯,而導致運行不暢,輕者癢或酸,重者出現麻或疼的現象。

尺神經壓迫症在臨床上,筆者常見許多是因為頭頸部或手部姿勢不良或過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或者單純情緒不佳、亦或是婦女經期將至,以及外傷等原因,使得氣血受到阻滯,這些全部都可以出現肘隧道綜合症的症狀。在發現症狀的初期,若僅僅是因為使用手機或電腦太久而引起的神經壓迫,在適度的休息或者甩動手臂,加強血液的循環,都可以緩解症狀。或者試著先按摩尺神經,並隨時提醒自己不定時改變姿勢。較嚴重的患者可進一步出現力量變小、手指彎曲的現象。消炎止痛並不是解決根本問題辦法,反而徒增肝腎的負擔。中醫針灸其實是最快速有效又無負擔的治療方法。

中醫針灸早在二千多年前成書的「黃帝內經-靈樞篇」中就有提到:《靈樞·經脈第十》謂三焦手少陽之脈,是動則病耳聾渾渾焞焞,腫,喉痹。是主氣所生病者,汗出,目銳眥痛,頰痛,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小指次指,就是我們所說的小指與無名指。)


為什麼病人有時候不僅手麻 還會指著耳下頸部區說痠緊?


首先我們要認識手少陽三焦經的循行:起於無名指尺側端(關沖穴),向上出於手背第四、五掌骨之間,沿著腕背,出於前臂伸側尺、橈骨之間,向上通過肘尖,上臂外側三角肌後緣,上達肩部,交出於足少陽膽經的後面,向前進入缺盆,分布於胸中,聯絡心包,向下通過橫膈,從胸至腹,屬於上、中、下三焦。胸中支脈:從胸上出缺盆,上直項部,沿耳後直上,出於耳上到額角,在屈而下行至面頰,到達目下。

難道,二千多年前有手機嗎?我們不得不佩服與感謝老祖宗的智慧以及恩典,將寶貴的知識與經驗記載下來。

在所有遇到的臨床案例中,七成五的患者在第一次治療後,當場可以感覺原有手臂的酸麻感已減輕七成以上,甚至表示僅剩手掌部位仍有麻感。但其中一例表示,指頭麻痺與無力的感覺起初在末二指,漸漸有擴展到中指食指的趨勢,尤其是睡眠過後更加明顯。而在經過中醫正骨治療之後,麻痺的感覺當場消失。該病例則屬於外傷所引起,使得前臂輕微脫臼,而造成尺神經甚至是正中神經的壓迫症狀的出現。

縱使中醫針灸有神功妙用,也千萬別輕視手臂麻痹與肌肉無力,若拖延過久,肌肉無力感超過四個月,很快肌肉便開始萎縮,進一步連神經也萎縮,此時就算靠手術也難以恢復正常。



References:
http://www.medterms.com/script/main/art.asp?articlekey=39989







請尊重智慧財權,未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貼.歡迎連結、轉載請註明出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